新春走基层︱省应急管理厅驻村工作队:“五强五提升”谋振兴 实干担当开新局
文章来源:花垣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孙英 时间:2024-02-20 08:54:002月19日,笔者走进花垣县龙潭镇龙潭社区十八洞幸安祺服饰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只听“哒哒哒……哒哒哒……”的缝纫机运作声此起彼伏,技术人员正忙着检查机械设备,为元宵节后赶制一批批订单做准备。车间映红新年景,振兴车间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走上了致富路。
![]()
为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本组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
龙潭社区现有4个自然寨11个村民小组,全村共501户2048人。自第二轮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有序轮换以来,省应急管理厅驻龙潭社区帮扶工作队聚焦“五大振兴”,抓实驻村帮扶“八个推动”工作要点,科学制定帮扶工作计划,认真履行职责任务,各项工作有力有效开展,为龙潭社区整体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得到了当地干群的一致好评。社区先后获得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州级美丽乡村示范社区、州文明社区、州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
工作队联合赞助花垣县首届村BA
强产业,提升支撑力,撑鼓群众“钱袋子”。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工作队进驻以来,通过与社区“两委”、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交流、实地调研、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产业发展状况、挖掘产业发展优势、分析产业发展瓶颈、共谋产业发展思路,并积极发挥自身行业优势,积极争取各类项目及资金,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稳定当家产业,积极拓宽门路。扎实推进现有幸安祺服饰、湘西黄牛、荷花鳖、葡萄等产业发展,同时采用“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利用抛荒地、禁种区农田,以全程托管、联耕联种、代管代种等方式,投入32万元发展金丝皇菊、莲藕、紫米种植,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投入21万元,利用村部屋顶建设40kW光伏电站,铺设太阳能光伏板72块,建成花垣首个已备案并网发电的村级光伏电站,预计年均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近2万元。通过消费帮扶葡萄园产品近10万元,为村集体带来8万元收入。设施升级改造,焕发沉睡资源。社区农贸市场年久失修,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内部设施破旧不堪,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工作队向后盾单位争取80万元应急能力建设资金,同时整合州商务局关于农贸市场改建奖补资金27.94万元,完成对社区农贸市场改建,后期可通过租赁经营、托管经营等方式,发展商铺、停车场、广告设施等物业经济,为村集体获得稳定收入,可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收入。发展新型业态,增强经济活力。积极探索社区劳务服务经济,帮助社区成立“兴诚安”劳务服务公司,积极承建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垃圾清运等农村中小型项目建设,40多人参与并承担种植、施工、家政等劳务服务,积极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推动企业发展,同时注重人才培育与引进,为长效稳定发展添动力。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强人才,提升承载力,构筑聚才“强磁场”。工作队坚持引才、育才两手抓,通过优化、培育等一系列有效手段,不断激发其内生动力,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一方面提高社区两委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带领社区两委成员分别到韶山市银田村、凤凰县竹山村等学习考察,进一步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理念思维。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乡村育才聚才行动”和培育和后备力量摸清社区致富带头人6人、退役军人45人,乡贤乡商11人,制定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和实施方案,支持返乡人才兴村、乡土人才富村。将社区12名职业教育学生纳入“雨露计划”,发放职业学历教育补助7.2万元,为68名义务教育阶段“五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报补助金。为近三年考上大学的30名大学生发放8万元助学金,鼓励他们成才回馈家乡,逐步培养起一支人才振兴的预备队伍。
强文化,提升传播力,夯实群众“精气神”。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工作队进村以来,用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进一步坚定基层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一方面推进文化阵地建设,构建龙潭特色文化,推进了龙潭书画院、群众文化大舞台、下马亭等建设,争取文化建设资金10万元,购置文体设施,设计艺术墙绘,构建文化氛围。组建特色苗鼓队和广场舞队,订制一批苗族服饰和龙潭特色的文化衫,通过加强日常训练和培训,倡导健康生活,弘扬正能量,增强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丰富文化生活,通过开展村BA篮球赛、书法公益培训、红色电影放映、征文绘画摄影比赛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此外还成立了“治安巡逻”“文明劝导”等志愿者服务队”,做实做细文明创建常态化工作。
强生态,提升影响力,共绘生态“小康路”。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工作队始终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全面落实省、州和县关于生态建设各项决策部署。社区规划先行,编制发展蓝图。工作队出资邀请专业机构,编制符合花垣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社区乡村振兴(安全)发展规划,打造独具特色的“荷美龙潭”建设,实现村庄布局有蓝图、耕地保护有实效、安全发展有保障、人居环境有提升、产业发展有空间的规划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增进民生福祉。投入38万元,扎实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蚂蟥塘自然寨环境面貌,营造了乐农园、玉竹苑等景观节点,对沿线村庄道路除险加固,修砌护坡、排水沟,加宽路面,社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积极开展社区“美丽农家”“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全过程,提高群众荣誉感和积极性,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发挥专业优势,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省应急管理厅的专业优势,工作队指导社区组建了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在省厅火灾防管处指导下,省职安协会联合县应急局、驻村工作队在社区举办了全县森防指成员单位、镇、村应急救援队伍、护林员等参加的森林防灭火培训及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应急保障。
强组织,提升引领力,筑牢振兴“桥头堡”。工作队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在强组织、固根基、建强战斗堡垒上下功夫,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强化理论武装,深化思想认识。工作队以“五化”党支部建设为抓手,把推动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带领村“两委”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及“四议两公开”制度,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学习,将主题党日学习开到田间地头,开到屋场院坝,扎实开展“我为大家讲党课”系列“微党课”活动,推进党务、村务公开,夯实组织基础,特别是在研究项目申报实施或资金投入方案时,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议事原则,确保村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开展。丰富活动载体,增强凝聚合力。投入资金10万元,新建儿童游乐场所和健身场所,进一步完善服务大厅、应急站、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党建活动室等功能,推动25项便民服务事项在村一级办理,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和办结效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引导党员结合工作实际谈认识、谈体会、谈实干,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党群互助局面。狠抓民生实事,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工作队会同村“两委”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断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特别在关键节点和传统节假日,加强对特困户、大病户、低保户、重残、退伍老兵等的走访慰问,及时发放慰问金和物资,彰显党组织的关怀。如今,“两委”干部和全体党员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在群众中树立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良好形象,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员队伍的可喜变化,满意度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