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镇火焰土村的华丽“蝶变”
文章来源:花垣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谭思远 时间:2023-11-01 09:44:00近年来,边城镇持续发力,多措并举,努力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通过“三多”模式,成功帮助火焰土村实现了华丽“蝶变”,从以前的“脏乱差”,变成了“洁富美”,实现搬迁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状况的改善、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的提升、精神面貌和内生动力的提振、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加强,打造成为让群众居安、业安、身安、心安的“四安家园”。

边城镇火焰土安置区(本组图片均由通讯员提供)
多维联动 村民自治促和谐
沐浴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春风,火焰土安置区通过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多方联动,共同进行治理。通过“党建引领”,让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更强,安置区通过“片组邻”工作制,不断加强结对帮扶,形成34组,紧密联系好202户家庭,发挥“三长”议事作用,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通过“矛盾联调”,让邻里相处更愉悦,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层级调处模式”积极作用,全方位、保姆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镇村两级合作调处,把安置区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今年以来化解30起矛盾纠纷。通过“村庄管控”,让人居环境更舒心,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重点,给每户合理安排40平米菜园地,整合多方力量,对安置区房前屋后“脏乱差”进行集中整治,通过文明创建引导,保持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红白理事会对移风易俗大力推进,安置区群众都能够简办红事,文明治丧。通过“物业管理”,让村庄管理更规范,安置区采用了群众自治、物业服务公司共同参与的安置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湘西鸿意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针对安置区的瓦面破损、墙面破损、水电维修、管道维护等,提供对应服务,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安置区里的村民们欢庆丰收
多管齐下 盘活资源促发展
火焰土安置区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扩展增收渠道。一方面用好土地资源,发展传统农业,发展了554.5亩油茶,800亩蚕桑,200亩吴茱萸中药材,已经成型;携手周边4个村抱团发展,投资1000万元发展黄牛产业;今年新发展170亩烟业,确保其发挥联农带农效益。另一方面用活旅游资源,探索新兴服务业。依托边城茶峒4A级景区旅游资源与辐射效应,把火焰土安置区以3A级景区为目标,不断健全完善村旅游基础设施,目前正在建设游客团餐服务中心,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通过出租的方式,盘活资产,发展民宿、保洁等服项目,有效激发了搬迁群众劳动致富的内生动力。

村民们在帮扶车间上班
多措并举 全力以赴稳就业
乐业才能安居。为解决好就业问题,村“两委”与工作队业下足了功夫。做好“311”就业服务,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就业岗位推荐和组织技能培训等服务,多渠道获取并及时发布用工信息,高效对接就业需求。积极争取政策倾斜支持,提供保洁员、护林员等足够的公益性岗位,目前已提供35个公益性岗位。同时积极与镇直景区、学校、社区等对接,全力拓展村民就业渠道路径。办好帮扶车间,为村民就近就业提供条件,目前湘元电子帮扶车间已启动,共6条生产线,带动安置区30余位群众家门口就业,真正做到“家门口有活干,好日子有奔头”。

景色怡人的安置区一角
正如沈从文先生《边城》所说的那样:“日头没有辜负我们,我们也切莫辜负日头”。从忧居到安居,从山沟到城镇,从下田到上班……通过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奋斗,火焰土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彻底改变了。如今,火焰土安置区处处花放街巷、果结农家;未来,火焰土安置区将跨越发展之舟风帆正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