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发力“建管用” 激励干部“退岗有新为”
文章来源:肖立 左琪 作者:红星网 时间:2022-12-19 13:45:28近年来,花垣县树牢鲜明用人导向,聚焦“退位不褪色、退岗有新为”,下好“建管用”三步棋,积极探索用好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的新路径,有效激发广大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干事创业的新激情。
搭建“有为台”,解决好思想“提前退休”问题。组建工作专班。建立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县人社、县财政、县乡村振兴、乡镇等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机构,研究制定日常管理办法,明确履职管理、待遇激励、作风纪律等细则,为其退岗创新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严密的制度保障。建档分类储备。有针对性地对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开展调查摸底,结合干部阅历、经验、专长等内容,建立“退二线”干部数据库,并由县委组织部全覆盖、面对面谈心谈话,摸底思想动态,形成干部意愿、专业特长、阅历信息“三张清单”。设驻村名誉岗。按照“政治上信任,思想上尊重、工作上用好、生活上关心”的原则,设置乡村振兴驻村名誉书记专职岗,为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搭建干事平台,引导其在乡村振兴一线干事创业、担当作为,鼓励其退岗不退志、退位不退责。2021年以来,择优选派12名“退二线”干部到12个重点村,全脱产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干群反响良好。
厘清“责任单”,解决好职责“退岗无为”问题。强化思想教育。对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开展“一对一”思想引导、政策疏导、形势分析,鼓励引导其充分发挥“情况熟、人脉广、经验足、能力强、办法多”等优势,在乡村振兴一线继续干事创业。同时,组织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专题辅导培训,先后对退出领导岗位干部谈心谈话33人次、专项培训47人次,提升其适应新时代信息化需要的履职能力,使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真正做到“离岗不离党、退位不褪色”。严格履职管理。制定《花垣县驻村名誉书记管理办法(试行)》,驻村名誉书记实行2年任期制,与乡村振兴驻村队员“同岗同酬同待遇同考核”,建立县委组织部、县驻村办、辖区乡镇和派出单位“四级管理制”,严格执行“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每周宿村不少于5晚”驻村管理制,确保驻村名誉书记驻得进去、沉得下来、派得上场。明确“五大员”职责。紧紧围绕“五个振兴”目标任务和落实落细乡村振兴“六大行动”,逐一列出驻村名誉书记组织建设指导员、拓展帮扶成效巩固员、产业发展培育员、美丽乡村建设员、基层治理提升员等“五大员”职责,建立月报工作动态制和半年书面述职报告制,确保驻村工作干有方向、干有成效。
划清“上下尺”,解决好激励“退而无望”问题。激励担当树导向。探索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研究出台《花垣县“四比四创”实绩双向评定工作方案》等文件,对“退二线”干部在一线担当作为、成绩突出的,在评优评先、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让担当作为的干部群体从制度政策层面吃下“定心丸”。典型示范强引领。对表现较好的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明确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与本单位其他非领导干部同考核同测评。对作用发挥好、工作表现突出、实绩明显、群众公认度高的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在评优评先、职务职级晋升中予以倾斜。2021年以来,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晋升职级33人,实现有作为必有晋升。对驻龙潭镇青龙村名誉书记石维建等同志的乡村振兴事迹进行大力宣传推介,全面营造“退岗不退业、组织有关怀”的浓厚氛围。正风肃纪严管理。对在考核中出现纪律松散、消极怠工,不服从管理的,及时进行提醒谈话、批评教育。对不坚守岗位、经常请假、迟到早退,经批评教育后仍不改正的,不作为评优评先、职务职级晋升推荐人选。对工作中出现“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的,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及问责。对本职工作不主动、指导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追责。(中共花垣县委组织部 肖立 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