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子山村:互助五兴 助推乡村发展
文章来源:中共花垣县委组织部 作者: 时间:2021-12-04 19:25:51梳子山村地处民乐镇南部,由原马岩村和盐井村合并而成,是花垣县最偏远、居住最分散的纯苗族村寨。全村18个村民小组416户1880人,有党员37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9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一座座陡峭的山像梳子一样把全村隔成6个寨子,“对面讲话能听到,翻沟过坎要半天”是真正写照,曾经贫困发生率高达55%,被列入省级深度贫困村。近年来,梳子山村通过推广“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凝聚党员群众发展合力,借助后盾单位资源优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探索出了一条互助五兴助推乡村发展的新路子。
发挥组织优势“聚力”党员群众,乡村振兴才能有保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党员群众关系是办好村里事情的关键。过去,属合并村的梳子山村“合村不合心”,矛盾比较突出,村干部各搞各的,村级事务党员相互不支持,不同片区村民开会意见不统一等情况较为普遍。自从“党建引领、互助五兴”推广后,村支“两委”有了新的抓手,尝到了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的甜头,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了极大加强。一是党员带头做了示范。全村37名党员与5户农户建组,带头联系到户,引导农户积极加入互助组,组建82个互助小组,覆盖全村农户。针对“合村不合心”的问题,我们利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老支书带头做自然寨党员的思想工作,组织和发动党员解开村民“心结”,凝聚全村发展共识。二是能人带动树了榜样。麻文彪等9名能人带头发展产业,为村民发展产业脱贫树立了榜样,大家比学赶超,实现家家产业对接到户,村里兴起了产业发展热潮。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龙绍文,在大户带动下发展特色养殖和种植,不仅挣回一栋楼房,还成了全村的致富带头人。三是困难帮扶暖了人心。通过党员组织互助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精准服务到户,村里低保户、五保户、重病重残户、易返贫致贫户、空巢老人户、留守儿童户等特殊群体的困难有人帮有人理,村里的“人情味”越来越浓,村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盘活存量资源“借力”后盾单位,产业发展才能有方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目标,没有有力的集体经济,村党组织怎么能带领群众致富小康。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以互助组有效组织群众,我们逐步闯出了一条适宜偏远高寒山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子。首先,我们充分盘点了现有的发展资源。为了找到我村的产业发展的方向,我们和驻村工作队一道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征求了外出务工村民的意见建议,终于找到了当前我村可以开发的资源。比如,我们村有大量闲置的土地、梳子山上美丽无比的漫山遍野映山红、群众传承较好的养殖习惯和熏制腊肉的基本工艺,等等。然后,我们深入研究了可以借助的有利条件。当时,我县正大力发展茶叶,每亩补贴3000元,并出台茶叶贷款优惠政策确保后续培管,由县茶叶办负责免费提供茶叶种植、培管、制作加工技术培训,发展产业的资金和技术都不用愁。帮扶单位五矿集团是一家拥有20万员工的大型国有企业,有着丰富的产品营销经验,能够帮助指导我们把油茶、腊肉等优质农产品变成商品,增加产值。最后,我们向后盾单位提出了帮扶清单。把村里的优劣势和能争取到的支持理清楚之后,我们联合驻村工作队组织村里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等30余人先后深入松桃、吉首、保靖等地,对茶叶、油茶、中药材、腊制品加工等产业项目进行深入实地考察学习。最终敲定了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本地产业与飞地经济相结合、“两茶(茶叶、油茶)为主、种养加工三结合”产业发展路子。五矿集团也帮助村里建设腊制品加工车间,推行订单采购农产品等销售方式,成功打开了市场。
深化互帮互助“发力”重点工作,乡村面貌才能有变化。做成产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发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才能真正产生实效。为了茶叶、腊肉加工、中药材等产业等齐头并进,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我们充分利用了产业互助联系沟通平台,并通过乡风互助、绿色互助等形式让产业发展效益支援村级公益事业,乡村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一是党员带头促发展。依靠“生产互助兴产业”,让党员始终干在先、冲在前。党员麻忠贤自告奋勇有建筑经验,无偿监工3月完成腊制品加工扶贫车间建设。农户龙昌海在村里预征集的土地里种有50多亩蓖麻,因管理不善没有任何效益,无力给大家付租金,但拒绝村集体租用村民的这部分土地。我们通过党员、互助小组长挨家挨户给群众做工作、讲利弊,动员20多户群众主动要回土地给村里种茶,最终形成了1050亩茶叶的连片开发规模。二是互助管理增效益。创新推行“集体经济产业互助小组协管”模式,按照每个互助小组管理20亩的标准,由30个互助小组对1050亩茶叶、200亩中药材基地进行培管。特别是村集体腊制品加工扶贫车间,已累计售腊肉5万斤,销售额达300多万元,吸纳本村农民工就业22人,发放工资22.8万元,累计为村集体实现增收超过60万元。三是服务公益美家园。2020年村集体共实现收入56.88万元,其中为214户脱贫户分红13万余元。剩余资金全部用于村里公益事业,完成了道路修缮加固5公里;帮助村里五保户、残疾户等特殊困难群体垫资完成改厕46座,全村实现常住人口旱厕清零;种植紫薇、桂花树100多株,村容村貌全面提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一点一点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