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场镇探索推行“产业植入”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模式
文章来源:湘西党建网 作者: 时间:2021-10-18 17:53:07“我准备用这点空地种金银花,不仅可增加收入,还能绿化整个院子。”9月25日,正在整理住房周边“方寸之地”的花垣县麻栗场镇沙科村村民王大为介绍道。
金银花每株可摘鲜花16斤左右,一斤可以卖6元钱,王大为计划种植的10来株金银花,一年可带来1000多元的收入。这是该镇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的一个实例。

澎湖村组织拆除“两违”建筑
为巩固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成效,走出过来“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治理怪圈,今年以来,花垣县麻栗场镇通过调研,探索推行“庭院经济+村集体经济”的“产业植入”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模式,依托村集体、龙头企业和农户,以政府为引导、村集体为主导、企业为支撑、农户为主体,利用房前屋后空隙地、农户承包地,以及拆除“空心房”和“两违”整治腾出的土地,发展庭院经济,培植绿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

溜豆村组织拆除“空心房”
该镇推行的“产业植入”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分两个模式实施。一是“村集体经济联合社+龙头企业”模式。由村集体联合社统一种植和管理,收入全部归村集体所有,村民可通过到产业基地务工增收。二是“村集体经济联合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由村级集体经济联合社负责为农户统一提供种子种苗、肥料和相应培管费用;龙头企业负责根据市场行情推荐种植品种,参与采购种肥,开展技术服务,实行“订单式”保底价收购;农户负责提供土地、种植、培管和采收,每年收益按照一定比例上缴村集体,从收购货款中扣除。

尖岩村村民在清理河沟淤泥
按照“村集体经济联合社+龙头企业”模式,该镇沙科村集体今年规划种植油菜1200亩,已于9月19日投入实施,目前完成机耕机播面积650亩。“预计明年春季,村集体实现销售收入130万元。油菜收割后,由村级集体负责农田翻耕,确保村民按季节种植水稻,实现油稻轮作两不误、双丰收。”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再勤介绍。还有少量由农户自行种植油菜的农田,村集体负责提供种子和专用肥,农户按每亩20斤油菜籽上缴村集体。

沙科村使用农业机械耕整稻田
该镇各鱼村按照“村集体经济联合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与县东晨药业公司签订协议,启动5万株金银花开发项目,分别在农户的房前屋后、菜园围栏和进村主道、村间道、入户道两侧种植。“只要落实相关服务措施和协议条款、正常生产并达到种植规模,预计18个月即可产生收益,三年进入丰产期后年产金银花鲜花80万斤以上,全村种植户销售收入可突破400万元,村集体可从利润中获得10%左右的收益。”该镇镇长杨辉如是说。
“有了这个好办法,今年我们村也要种油菜,现在村集体已完成种植面积130亩,农户自愿种植的170亩正在进行中。”文笔峰村党支部书、村委会主任吴建春说。他们还规划利用村间的“空坪闲地”种植1万株金银花,带动村民在参与人居环境治理中,享受到更多的生态产业“红利”。

沙科村利用机播技术开展油菜播种
“大力开展‘拆围墙、除隐患、治脏乱、置产业’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让水泥围墙变绿色栅栏,让农户庭院变金色银行,拓宽的是村庄道路,打开的是群众‘心门’,擦亮的是农村底色,增添的是产业颜值,这是我们探索推行‘产业植入’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模式的美好愿景。”花垣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麻栗场镇党委书记鲁民明表示,下一步,将加大“人居环境整治+绿色产业”实施力度。特别是与基层党建、生态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等工作全面结合,多渠道、多形式摸索发展壮大“庭院经济+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为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花园式现代化新花垣提供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