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花垣党建网>先进典型>党员风采

龙校长扶贫“三不让” ——花垣县团结中学校长龙长生教育扶贫侧记

 文章来源: 作者:  时间:2018-11-01 19:35:40

  “龙校长抓教育扶贫工作硬是有一股狠劲,好多人伸出大拇指。”10月22日,花垣县团结中学教室书声琅琅,操场边几位教师的议论引人注意。走近细询,该校校长龙长生教育扶贫“三不让”的故事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义务教育, 不让一个学生辍学

  “既然负了这个责,就要挑起这副担。”龙长生,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毕业,38岁,今年9月,从花垣民族中学调往该县团结中学担任团结中学校长。上任伊始,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刚性目标——不让一个学生辍学。然而,开学半月,他却发现仍有一位初三女生没有按时入学。
女生叫彭翠花(化名),家住边城镇通州村,初三学生,因成绩偏差和家庭困境,负气出走,不告而别。龙长生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采取“三帮一”举措,安排班主任与村干部同家长一起共同联系这名女生。然而,几天过去了,女生仍然没有下落。父亲急得团团转、婆婆急得泪汪汪。
“再难也得把她找回来,决不能让她辍学。”龙长生亲自找到女生家长彭军(化名)。家长给他讲了3个“难处”。一是“孩子不想给家里增添负担,很难劝她返校”。龙长生回答:“这个问题,见面后由我们疏导解决。”二是“孩子现在在湖北黄岗市,离家很远,没有车费回家”。龙长生说:“车费由我们出”。三是“孩子出去时赌气,但现在一个人有点怕回来了”。龙长生说:“放心,我开车去接。”
9月15日,龙长生组织边城镇和平学区校长张天涛、本校教师阳光忠及学生家长共四人,自己亲自开车,日夜兼程3000多里,前往湖北黄岗市接孩子返校。饿了,他们吃泡面;累了,他们稍休息。为了让女孩顺利返校,在车上他们轮番给家长传授教育方法——怎么稳定孩子情绪?怎么让孩子向往校园?他们还各自准备了几个大学校园的生活故事,与女孩见面时共同分享。在大家的共同关心、教导下,女孩终于打开心结,于17日返校就读。至此,该校所有贫困学生全部就学,没有一人因贫辍学。

结对帮扶,不让一户家庭掉队

  “结对联系的贫困家庭,都能按要求预期脱贫。”龙长生按照扶贫部门和教体局的统筹安排,自己对边城镇隘门村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结对帮扶。从教育扶贫、产业发展、医疗救助等方面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结对帮扶的3户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人均纯收入在3800元以上。
边城镇一位姓万的结对帮扶贫困户告诉,父母均80多岁了,妻子也有病,自己一家6口人,紧靠一条小游船收入维持家计。女儿、儿子相继考上大学,资金十分紧张。龙长生走访知道后,积极协调扶贫、教育等部门,及时为他的两个孩子落实了扶贫“雨露计划”,落实了10000元的救助资金。同时,帮助他及时落实了妻子因病住院的医疗补助。他说:“这位校长虽然年轻,任职不久,但做事很踏实,我家脱贫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资金救助,不让一分善款流失

  “作为一个校长,绝不能让一分教育扶贫资金用错、用歪。”在教育扶贫补助资金的管理上,龙长生更是一丝不苟。教师和村民们都说他“好过硬”。
按照该县扶贫部门和教体局的统筹安排,团结中学应负责花垣镇中寨、永丰、漾水坪等7个村的教育扶贫资助等工作。工作内容包括对所有建档立卡户适龄儿童少年的就读情况进行摸底,同时对享受教育补助的学生和补助金额进行公示,对救助和补助款进行准确发放。为确保“精准”,龙长生协同“村支两委”制定并落实了村校协同、班子分工、责任到人、跟踪管理的救助摸底发放机制。
  “龙校长具体负责永丰村的教育资助管理工作,一百多户村民,他几乎都走遍了,”一位村班子成员告诉:“连我们村干部摸上来的底子,龙校长都要一户一户地校对,并且,他还加了好多个夜班,把我们手写的、潦草的摸底和公示表册,制成电子档案,防止以后因字迹问题出错。”学校后勤人员告诉:“在龙校长的精心组织下,7个村40多万元的教育扶贫救助款,全部落实到应该享受的学生头上,没有一分钱跑偏、流失。他认真、严格的劲头,大家都很佩服。”
网站首页 | 网上投稿 | 友情链接 | 站长统计
本站原创信息资料,版权所有。尊重版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主办:中共花垣县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花垣党建网  湘ICP备15017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