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留守儿童妈妈”为腊乙村引进湘西黄牛养殖产业
文章来源:吉卫镇党建办 作者:编辑2 时间:2016-08-24 13:59:39十八大党代表田金珍家小院里,初春的阳光照射下来,让人已感到明显的暖意。田金珍和七八个村民代表正与德农牧业公司副总张海涛、德惠合作社负责人石旭东商议腊乙村湘西黄牛养殖一事。
“严德忠董事长真了不起,他想到我们山区农民心坎上去了。我俩都是农民选出的代表,都是想解决农村外出打工农民回乡创业、照顾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土地抛荒的现实问题。他长期资助失学儿童,安置残疾人就业,为老人发放保健金,受人钦佩,现在又搞产业扶贫,靠山吃山,用自己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自身造血,带动扶持广大农民养殖湘西黄牛,脱贫致富,是名副其实的‘湘西牛王’。我也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开办留守儿童学校、为关心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尽了一份责任,大家称我为‘留守儿童妈妈’,党和人民给了我们很高的荣誉。我们这里外出打工回乡的农民,回来后有些养过猪、鸡鸭,有些种过烟、药材......都没赚到什么钱,甚至亏本,收入上也不如外出打工多。不得不出门打工啊。你们看,这几位农民本来打算要出门打工,听到德农公司扶持农民养牛,才来等你们。我最大的心愿也是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他们有好多心里话想说......”田金珍边说边把目光转向了身边的老乡。
“我叫龙配林,34岁,本村三组农民,家有7口人,夫妻俩外加老父母和3个小孩,有承包田土15亩,荒山荒坡几百亩,从小喜欢养牛。2001年,外出浙江打工,后来回乡成了家,有了小孩。十几年来,一直是出门打工又回,回了又出去打工,由于没有什么文化,卖的是苦力,打工工资最多也2000多元,除了开销,所剩无几。2012年,出门打工的火车票都买好了。但是实在不忍心丢下老人和孩子,我下决心不再出去打工,把好不容易积攒的一点钱全部用于烤烟种植。去年我家一共种烟30亩,全家4个劳力起早贪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上面,但是还是没什么可持续稳定的收益,亏了一些劳动力,没有任何盈利。今年,如果德农公司支持我养牛,我就只种地、养牛了”。坐在田金珍身边的农民龙配林抢着发言,说到激动之处,汉语中还不时夹杂着当地的几句苗语,引来阵阵笑声。
“我一辈子只会种地、养牛。如果儿子今年养牛,就在我家的后面有成片的草山草坡。我和她妈就给他看牛,我们俩虽年近花甲但身体硬朗,还干得动”。龙配林的父亲接着表态支持儿子的想法。
“以前生产队一起做工的时候,我们腊乙村最多有过1000多头黄牛。60多年了,只遇上一年,天色不好,稻草烂了,导致黄牛没有草料。我们一辈子都是和牛打交道......”身边63岁的龙友清老人边抽烟边感叹,似乎还在回味当时黄牛成群的情景。
“花垣的粮仓在吉卫,吉卫的粮仓在腊乙,我们整个村有1793人,387户。田土有上万亩,适合放牛连片的荒山荒坡都有五六千亩。我们除了有丰富的天然草场以外,还有好多的稻草、玉米杆、豆秸,一直是弃在田地里或者烧掉,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污染了环境,现在都可以利用起来,真是太好了”。当听到德农公司德惠合作社理事长石旭东介绍,农作物秸秆可以用来养牛时,田金珍充满信心地说。
“公司和农户采取那种合作方式?”
“养牛技术和服务谁来提供?”
“一年养牛成本需多少?收入大概多少?”
“牧草种植种类有哪些?如何种植?”
……
在座的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把心中的疑惑问题都提了出来。德惠合作社副理事长龙光庆都详尽的做了回答:“你们担忧的问题公司早都考虑在前。因为养牛的效益较慢,前期投入农户都有着很大的困难。由公司到信用联社担保贷款,贴息等解决大家前期的投入。我们给每个养殖基地配送30头已孕能繁母牛,对于每头能繁母牛给予一定的养殖成本,出生后的小牛犊公司进行回收。采取订单农户的养殖模式。这样让农户们基本实行了零投入,只要大家认认真真养好牛,技术方面也有专门的团队!基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听到这一席话,田金珍禁不住激动起来:“真是太好了。德农公司这个订单农户的模式真是太好了。以前由于国家对‘留守儿童’的宣传,大家回来了,但是回来以后除了种烟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就业方式,只有出门。导致‘留守儿童’的人数不减反增。我觉得很担忧啊,我也千方百计想要留住他们,成立了‘苗绣协会’、‘养猪场’、‘种桑养蚕’,由于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收益都不大。我们如果能够利用吉卫现有的资源,节约养殖成本,把出门打工的决心尽心尽力地用在养牛上面,相信我们一定比出门打工要强得多。湘西黄牛产业也是一份无限的产业,造福子孙后代啊!”
“尼 !尼!尼!”(苗语 “是!是!是!”)大家都异口同声答道。
说着议着,大家越说越有劲,越听越明白,思路越来越清晰,时间一下就过了三四个小时。最后,德农公司当场表示,选定腊乙村为公司重点扶持养殖湘西黄牛示范村,带动农民发展湘西黄牛家庭养殖场,搞好种养特色产业,脱贫致富。龙配林最后表示:“我不再出门打工了,在家里好好养牛,搞好湘西黄牛产业是我的新梦想新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