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花垣党建网>新闻中心>本网头条

决不让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我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述

 文章来源: 作者:编辑1  时间:2016-02-22 11:59:24

本报通讯员 刘克兴 李绍青

让全体中国人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党中央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努力实现2017年建州60周年时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确保2020年全州基本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把我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州委书记叶红专同志在州委十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道出了我州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追求和美好愿景。“全面小康”这一宏伟蓝图在湘西大地正转化为加快脱贫、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   

顶层谋划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按全省分为四大板块三大类推进,我州8县市均属于大湘西板块第三大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破题、如何推进、如何实现?考量着州委、州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和顶层谋划水平。

州委、州政府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俞正声主席等中央领导视察湘西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等战略机遇,立足科学谋划,凝聚思想共识,形成了“542”发展思路,围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两大任务,大力实施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生态文明、民生事业“五大建设”,着力建设绿色、文化、开放、和谐“四个湘西”,努力实现在武陵山区率先发展、率先脱贫,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10月10日,州委十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确了全州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到“十二五”末达到80%左右、到2017年建州60周年达到90%左右、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三个阶段目标。州委、州政府精选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总收入、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社会安全指数等六大重点指标作为州考核县市区和州直部门的关键指标,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配套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湘西州五个文明建设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关于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等多个文件,形成了全面小康“1+X”政策文件体系。

为了使全面小康建设在基层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追有方向,州委、州政府坚持“分类施策、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的原则,决定在全州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示范创建工作。从2015年开始,每两年一批,在全州每个县市(湘西经开区)创建1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创建1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社区),每个村(社区)创建10户左右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户。州里的指导意见和验收办法下发后,各县市、湘西经开区迅速行动,全州9个示范乡镇(街道)、113个示范村(社区)、15980户示范户的创建工作全面铺开,全州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已由抽象的数字报送向形象化的具体实践转变,机关基层联动、干部群众携手共建小康的氛围更加浓厚。

实践已经证明,“542”发展思路和全面小康三个阶段目标的战略部署,既贯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又突出了经济建设中心,体现了改善民生的本质要求,符合湘西的发展基础和优势特色,顺应了湘西各族人民群众思变求富的强烈愿望,正在引领湘西发展迈上新起点,奋力谱写中国梦的湘西新篇章。   

项目支撑 实干成就跨越

发展靠项目支撑,蓝图靠实干落实。近年来,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三量齐升”“四化两型”总要求,坚守“542”发展思路,牢固树立一切靠项目支撑的理念,不断强化“发展靠项目支撑、工作靠项目推动、面貌靠项目改变”的意识,把发展的思路和蓝图落实到一批批重大项目上、一件件民生实事上,300个州庆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达60%以上,成就了“十二五”的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时期,全州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8.7%、19.5%和24.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4%、13.6%,城镇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1%和70.24%,贫困人口减少到50.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0.4%。特别是2015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矿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严峻形势,我州全力实施“四轮驱动”,深入开展“三年活动”,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强基础、保稳定各项工作,打了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大的翻身仗。全州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和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速都位于全省前列,在全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中,吉首市荣获综合十强县市、古丈县荣获经济快进县市。这是我州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五年大变样。这五年,是湘西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五年,是全州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大通道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地理困境逐步破解,区位优势明显提升。先后建成5条高速,2条高速在建,铜仁·凤凰机场竣工投入使用,黔张常铁路开工建设,张吉怀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和湘西边城里耶机场即将开工建设,湘西融入了长沙、重庆、贵阳、桂林4小时经济圈,州府吉首成为全国18个高速公路重要枢纽城市之一。全州乡乡通水泥(沥青)路、乡乡通宽带、村村通电话和移动通信,适宜通公路的行政村通公路,农村电网改造率达到80%,五年新解决10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以生态文化旅游业、特色农业和新型工业为重点的优势产业建设有新成效。凤凰古城、里耶古镇、老司城、矮寨大桥四块金字招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老司城成为湖南省首个、中国第48处世界文化遗产,湘西州成为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地区。以柑橘、烟叶、茶叶、百合、中药材、蔬菜、畜牧水产为主的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特色农业标准园区加快建设。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州70多家矿业企业整合成10家矿业集团,建成9个省级工业集中区,一批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

以州府吉首、7个县城和30个中心集镇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突出“山区特点、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加快城镇扩容提质,全州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功能配套规划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州府新城、乾州新区、吉首老城区改造和7个县城、30个重点集镇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全州城镇化率达到41%,成功创建了一批国家、省级文明、园林、卫生城市和历史文化名镇。

以“绿色湘西”工程和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生态文化保护区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州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16.35万亩,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位居全省各市州之首,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0.24%。全面推进矿山整治整合和城乡同建同治,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明显转变,爱护洁净、呵护绿色、保护生态、美化环境的意识大大增强,行动更为自觉。

以精准扶贫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的民生事业建设成果丰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总要求,组建690个驻村扶贫工作组,全面推进1200个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5.3%。新农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444所,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改扩建,94%的村有卫生室,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

如今,1.5万平方公里的湘西大地,沐浴着精准扶贫的春风,充盈着政通人和的氛围,大干快上的建设热潮席卷城乡,294万湘西各族人民,正昂首阔步走在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上。   

继往开来 目标催人奋进

成就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

回顾湘西“十二五”大干快上的火热历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跨越时空的发展智慧,还有浓墨重彩的辉煌诗篇。

展望“十三五”,湘西的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具备了良好基础,各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决心更大、信心更足、氛围更浓,湘西已进入建州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州委、州政府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条件基础和工作要求,瞄准2017年建州60周年时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和2019年全州贫困县全部摘帽、基本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两个阶段性目标,提出了把湘西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的总战略和总愿景,就是要把全州1.5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作为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旅游的大公园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以自然生态区、文化生态区、城镇和村庄为生态点,以主要流域和大通道走廊为生态线,以广阔山地为生态面,融山水、人文于一体的空间布局,逐步让湘西州成为自然山水大画园、民族风情大观园、绿色产品大庄园、休闲旅游大乐园、和谐宜居大家园,全州处处是美景、处处显风情,构建一个生态城镇群辐射、多点多极支撑、廊带串接的全域公园。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湘西美好答卷,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湘西精彩篇章。

未来五年,湘西州将紧紧围绕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这一总战略、总愿景,坚持把建设绿色、文化、开放、和谐“四个湘西”作为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全力推进加快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

建设绿色湘西,就是要坚持生态文明立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湘西绿色生态这一最大优势和潜力,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努力把湘西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建设文化湘西,就是要牢固树立文化旅游兴州理念,大力实施文化强州战略,扎实做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挖掘开发、宣传推介三篇文章,加快推进湘西由文化大州向文化强州、旅游大州向旅游强州跨越,打造神秘湘西文化高地。

建设开放湘西,就是要顺应开放发展的时代潮流,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开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推动开放向更广、更深、更高水平迈进,使湘西成为武陵山区开放发展的新高地。

建设和谐湘西,就是要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依法治州,努力把湘西州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和最具安全感、幸福感的地区之一。

“十三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决胜脱贫攻坚、冲刺全面小康的大幕已经开启,前景令人憧憬、催人奋进。我们坚信,到2020年,一个基本成型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将更加靓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一个绿色的、文化的、开放的、和谐的新湘西将更加绚丽地崛起于武陵大地。

网站首页 | 网上投稿 | 友情链接 | 站长统计
本站原创信息资料,版权所有。尊重版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主办:中共花垣县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花垣党建网  湘ICP备15017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