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花垣党建网>队伍建设>第一支书

花垣“第一支书”广阔天地显身手

 文章来源: 作者:  时间:2015-12-01 15:27:40

      “以前这条进寨公路坑坑洼洼,群众盼了多年一直没修好,现在终于硬化了,车子进出也方便了,这是第一支书曹红玉的功劳啊!像这样为民办事的干部,我们打心底欢迎。”5月27日,正在家门口卸车搬化肥的花垣县花垣镇当家村村民伍小刚欣慰地说。

  曹红玉是该县工商联干部,和她一样,花垣县委去年选派的首批“第一支书”驻村后,全身心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显身手,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为探索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切实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去年5月,花垣县委从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选派10名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政治素质高的正式党员干部,分别下到兄弟河库区道二、龙潭等7个乡镇的10个移民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第一支书”任期3年,主要职责是帮助、指导、协调村党支部开展工作。县里专门制定了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将“第一支书”的表现、业绩与提拔使用及解决职级待遇挂钩,鼓励他们勤奋务实、认真履职。

  “第一支书”到任后,坚持把村级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对软弱涣散的班子进行调优配强;培养具有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入党;加强党员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建立党支部工作制度;健全共青团、妇女、民兵、综治等村级组织。一年来,他们协助所驻村调整村支两委班子成员4人,选配后备干部16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5名,发展党员6名。同时,推行“三卡”管理,引导140多名党员参加“双培双带”活动,并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有效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是该县“第一支书”驻村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龙潭镇金溶村村民饮水难的状况,县蔬菜局干部石远智下到村里后,争取县移民局出资16万元,成功打出地下井1口,解决了全村近6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排吾乡党委委员石周斌赴龙潭镇张匹马村任职后,争取资金187.5万元,对长达7.5公里的通村公路进行了硬化。据了解,通过“第一支书”的艰辛努力,目前各派驻村共落实项目资金708.3万元,硬化村道、村间道33.2公里,拉通机耕道11.8公里,开挖水渠19公里,新建村部2栋,修建沼气池340余口、集雨水窑80口、人饮工程3处。

  该县“第一支书”还着力培育“一村一品”等经济发展新亮点,帮助村里确立产业项目13个,发展种养大户15户、集体经济项目3个。去年,10个选派村农民人均增收318元。金溶村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初步形成以瓜果、蔬菜、富硒大豆为主的产业模式,开发面积达近1600亩;排碧乡红英村去年种烟217亩,烟农户均纯收达1.3万余元;县编制办副主任杨明英就任道二乡紫霞村“第一支书”后,引导村民开发网箱养鱼110口,年收入近60万元。今年,她还发动本村返乡民工石明忠等9人投资12万元,购置大型拖拉机3台、旋耕机12台,组建农机代耕服务队,仅春耕一季就创收6万多元。

  以化解矛盾和扶贫帮困为抓手,力促农村和谐稳定。“第一书记”就本村不稳定因素和遗留问题开展排查,并实行限期化解,共参与调处林权、土地及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矛盾纠纷97起,有效杜绝了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事件。同时,走访贫困户40多户,并联系县里相关部门进行扶持和救助,落实帮扶资金达7.1万元。通过开展综合治理、法规教育和文明创建,农村聚众赌博、宗教派性、封建迷信等现象大为减少,文明水平明显提高。张匹马村、金溶村、紫霞村分别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8年度“和谐村寨”、“文明建设先进村”。

网站首页 | 网上投稿 | 友情链接 | 站长统计
本站原创信息资料,版权所有。尊重版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主办:中共花垣县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花垣党建网  湘ICP备15017231号